学术讲座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> 新闻动态 -> 学术讲座 -> 正文

基础医学院邀请暨南大学张灏教授作学术交流

信息来源:基础医学院 发布日期:2025-09-23

9月22日,基础医学院在临床技能中心举办学术交流会,特邀暨南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、肿瘤精准医学和病理研究所所长、教育部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灏教授作学术讲座。副校长来丽娜出席,基础医学院师生参加学术交流,讲座由基础医学院院长张毅强主持。

张灏教授作了题为《两个疾病之王缠绕的CTRCI:从机制的发现到靶向治疗》的学术报告。系统阐述了肿瘤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的“跷跷板”现象,并深入揭示了其分子机制——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O型(PTPRO)的关键作用。研究团队发现,PTPRO在海马体中的表达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,是导致化疗后认知障碍的核心机制因素。针对PTPRO靶点传统上“不可成药”的挑战,张灏团队创新性地开发出能够激活PTPRO表达的saRNA技术,并建立了工程化外泌体递送系统。该递送系统通过表面修饰特异性导向分子,实现了血脑屏障的精准穿越,可高效递送药物至大脑海马区,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认知功能。

在随后基础医学院会议室召开的座谈会上,张灏教授与基础医学院博士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,他建议大家结合区域特性,充分利用道地药材和环境因素等独特资源,在肿瘤、代谢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寻找细分研究方向,开展特色创新工作。

来丽娜对张灏教授的倾心指导表示诚挚的感谢。她指出,基础医学院作为学校科研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,要继续加强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,在重点学科建设、青年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协作,为学校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。



小链接:

张灏,暨南大学医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博士后指导教授、肿瘤精准医学和病理研究所所长、教育部肿瘤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)RNA异常剪接及其蛋白产物在突变非依赖性肿瘤的驱动机制;2)抑癌基因酪氨酸磷酸酶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和治疗靶点。以此为基础开展了转化研究包括:外泌体液体活检和免疫治疗,包括无创性唾液外泌体检测和外泌体疫苗、工程化外泌体包裹的抗体导向RNA药物等。获批多项发明专利,并开展了多中心临床试验,荣获《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》、《广东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》、《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》、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》、《金博奖全球高层人才科技创新大赛金奖》、《全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金奖》、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研究创新奖一等奖》、《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》等。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外泌体技术专家委员会(CSEMV)主委,《外泌体研究转化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》专家组组长,《CSCO胰腺癌临床指南》专家组成员,多个杂志的主编及编委。主编《肿瘤急诊病例治疗例析》,参编《Chimeric RNA》、《细胞外囊泡》、《Extracellular Vesicles: from bench to besides》等著作出版。